李晓宇,山东大学软件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师从宫永顺教授。研究方向为时空数据挖掘,具体工作涉及城市计算与智慧城市领域。攻读学位期间发表7篇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在CCF-A类会议或期刊发表论文3篇,曾获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山东大学优秀毕业生、山东大学特长奖等荣誉。受邀担任IEEE TNNLS,ACM KDD的审稿人。毕业后赴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初窥门径,跬步千里
山东大学的校园里,银杏叶在秋风中簌簌作响,图书馆的灯光在夜色里温柔地亮着。2018年的秋天,李晓宇第一次踏入这片学术沃土,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些许迷茫。本科的前三年,他在基础学科知识的世界里徜徉,像一位寻宝者,在算法迷宫中寻找出口。直到大四那年,他推开实验室的门,才真正遇见那束照亮他科研之路的光。
保研至软件学院后,李晓宇的科研之旅正式启程。初入实验室时,他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和模型,就像一个刚学会拼图的孩子,需要耐心地将每一块碎片归位。导师给他的第一个课题是探索图学习在城市计算中的应用,如何从城市交通的洪流中提取规律,如何让数据讲述城市的故事。可科研的道路又怎会容易,他在数据处理和模型优化上屡屡碰壁,无论如何调整,甚至推翻重来,但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导师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科研之道,贵在踏实。于是李晓宇从最基础的文献阅读开始,如饥似渴地汲取养分,将每篇论文的精要整理成文,笔记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逐步见证了他的成长。

攻坚克难,玉汝于成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首篇论文的撰写过程,让李晓宇深刻体会到科研的艰辛。数据噪声像一层厚重的迷雾,遮蔽了真相;算法的局限性像一道无形的墙,阻挡着他的前进。当实验数据反复出现异常时,他没有轻言放弃,而是沉下心来,像侦探破案般抽丝剥茧。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学会了既要广泛涉猎前沿成果,又要精准把握核心问题。当论文被期刊接收时,他明白这不仅是运气的眷顾,更是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最好印证。

在后续研究中,李晓宇愈发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科研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那些深夜里的思维碰撞,那些白板前的激烈争论,才是真正推动研究向前的力量。他始终认为,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每一篇论文,都承载着合作者的心血。在科研这条漫漫长路上,李晓宇愿永远做一名谦逊的同行者,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探索未知,见证真理的光芒。
循光而行,终至星瀚
在紧张的科研工作之余,李晓宇深谙劳逸结合的重要性,操场上,他喜欢迎着晚风慢跑,让思绪在脚步声中沉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他始终铭记于心。他坚信在人生的道路上应“动静相宜,张弛有度”,既要保持对工作的执着攻坚,也要懂得享受生活的诗意。
如今,李晓宇的科研之路仍在继续。科学的星河浩瀚无垠,每一次探索,都像是揭开宇宙的一角秘密。他常常想起自己初入实验室时的样子——青涩、好奇,带着一点莽撞。而现在,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好奇,但多了一份沉稳,一份对未知的敬畏。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以笃志力行的姿态,在探索和实践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文/图:李晓宇、尚文 责任编辑:许信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