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晏浠,软件学院2022级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师从魏乐义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学,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序列的功能预测以及可解释性分析等。目前在相关领域国际高水平会议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在山东大学就读期间曾获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一等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山东大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山东大学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山东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多项荣誉。
勤学苦读,迎难而上
初入研途,计算生物信息学对赵晏浠来说是十分陌生的,这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结合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大量生物学的知识。虽然她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掌握生物信息学需要深入理解生物学的相关原理和数据,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生物信息学领域中有许多专用的软件和工具需要学习使用,这些工具大多基于Python或R编程语言。她同时还需要快速提升自身的编程技能,以便有效地处理和分析生物数据。
面对这些困难,赵晏浠一开始表现出了一些焦虑的情绪,但她明白,着急是没有用的,只有勤学苦读,潜心钻研,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她开始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块,每天都有具体的学习目标。不仅自学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在线课程和书籍来补充生物学背景。同时,还积极帮着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做实验,以此提高自己的代码水平,特别是在数据分析和处理方面的能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坚持到底是成功的另一半。她坚持每天阅读科研文献,学习最新的研究进展。并且定期与魏乐义老师讨论自己的学习、科研进度和遇到的问题。魏乐义老师给了她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她更好地定位研究方向和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坚持学习,赵晏浠逐渐适应了生物信息学的课题背景和研究思路,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也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SCI期刊论文。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第二篇工作的开展也更加如鱼得水。在确定了研究问题和方法构建后,也很快地对实验进行了设计和运行。最终顺利地发表了第二篇SCI文章。有了这些学习经验,她已经能够更加自信和有效地处理遇到的问题。
笃行致远,厚植情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赵晏浠认为,只有用行动去践行,才能让梦想变成现实。作为学生,赵晏浠积极致力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在2022年暑假期间,赵晏浠投身于“青鸟计划”社会实践活动,进入到凤凰镇人民政府进行实习。在实习期间,她不仅负责了一些信息材料的整理工作,还作为“大走访”行动的调查员,旨在通过入户和电话走访的方式,深入了解村民对村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此外,赵晏浠还曾参与组织庆祝“八一”建军节“齐双拥”活动,见证军队的光荣传统和老兵们的英雄事迹。她还曾作为志愿者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活动,与村民和志愿者一起打扫街道卫生、清理杂草。虽然实习仅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但在这个过程中,赵晏浠不仅提升了社会调查和沟通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次的经历让她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真正为民服务的意义所在,并且激励了她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民众。
此外,赵晏浠在学院中还担任班级团支书和兼职团干部。作为班级团支书,她负责组织开展团的日常工作,积极带头学习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加强大家的思想建设,致力于打造一个积极向上、富有凝聚力的团支部。作为兼职团干部,她充分发挥团委团支部桥梁纽带作用,向下做好团委相关通知的发布及材料的收集,向上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协助团委开展组织建设工作,培养、发展新团员。赵晏浠在学生组织中的工作经历,不仅提升了她的领导力、组织规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更重要的是,她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服务同学和社会。这是她宝贵的财富,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平衡生活,不负韶华
赵晏浠认为,虽然科研是研究生阶段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研究生阶段里也不应该只有科研,学会平衡生活和科研是很重要的。赵晏浠在关于如何平衡好科研、生活和学生工作三者之间的关系上也曾遇到过困难。“有时候要组会汇报了,团委又突然有紧急工作,导致我手忙脚乱的;有时候赶进度忙到快十一点,宿舍都要门禁了才回去,草草收拾下就睡觉,感觉身心俱疲。”不过,赵晏浠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她在平衡科研、生活和学生工作方面总结了三个关键点。一是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她会在每周的开始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将科研任务和生活事务都纳入进去,确保在忙碌的科研生活中也能照顾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二是做好待办事项优先级排序。面对众多的任务和工作,赵晏浠学会了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进行排序。她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优先完成科研项目的关键部分,或处理工作中的紧急事务。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排序,就能够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三是学会放松,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当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时,她会规划一个锻炼或放松计划,来放松心情,保持心理健康。
展望未来,赵晏浠将不断提升个人的科研能力、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导师的指导和自身努力下,勇攀学术高峰,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她深知科研之路亦是奉献之路,未来定会带着这份初心,将所学回馈社会,成为照亮他人的一束温暖而坚定的光。

(文/图:赵晏浠、尚文 责任编辑:许信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