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振岐,中共党员,山东大学软件学院2025届人工智能专业硕士毕业生。硕士期间担任专硕二班班长。曾获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攻读硕士期间发表SCI论文两篇、CCF-B学术会议论文一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毕业后即将入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致力于将AI技术与通信行业深度融合,以创新驱动发展,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立志在数字化浪潮中贡献青春力量。
在山东大学软件学院2025届毕业生中,有这样一位学生:他以“知行合一”为准则,在学术科研中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在学生工作中践行服务初心,在职业规划中锚定科技报国方向,用奋斗与汗水谱写出新时代青年的多元成长篇章。他就是人工智能专业硕士史振岐,一位在责任与创新中砥砺前行的追梦者。从学术尖兵到学生骨干,从科研创新到职业探索,他始终以“示范者”的姿态,为身边同学树立起全面发展的榜样。
深耕专业:在学术沃土中培育创新之花
史振岐在2022年获得青岛大学推免资格,成功保送到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师从吴昊教授。转眼间即将完成培养学制,成为山东大学软件学院2025届毕业生的一员。作为人工智能专业的研究生,史振岐始终坚信“扎实的专业基础是创新的基石”。硕士期间,他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在导师的指导下,史振岐迅速展现出扎实的科研能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他主动查阅国内外前沿文献,不断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和研究思路。经过无数次的努力,最终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7.0)发表论文一篇,以共同第一作者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5.2,Nature旗下期刊)、CCF-B学术会议上分别发表论文;同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并荣获山东大学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山东大学优秀团员等荣誉。
担当奉献:在学生工作中锤炼服务品格
除了科研任务,史振岐还肩负着另一重重要身份——专硕二班班长。在同学们眼中,他是“靠谱”的代名词:无论是每周的晚点名,还是复杂的综测成绩汇整,他总能以极高的效率和责任心完成任务。“学生工作看似琐碎,实则是连接学院与同学的桥梁,容不得半点马虎。” 担任班长期间,史振岐始终以“服务者”的姿态投入工作。为了让综测评定更加公开透明,他组织班委团队对全班40余名同学的材料进行逐一审核。遇到同学对评分有疑问时,他总是耐心解释政策、核对原始材料,用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在信息传递工作中,他建立了“班级事务台账”,将学院通知、活动安排、截止日期等信息分类整理,通过微信群、腾讯文档等工具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有效避免了通知遗漏问题。
锚定方向:在职业规划中奔赴科技新程
“选择中国移动,既是源于对通信行业的兴趣,更是希望将所学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数字化中国’建设的一线。”谈及职业选择,史振岐的话语中充满坚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从研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进行职业规划:一方面深耕专业领域,夯实AI算法、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能;另一方面主动了解通信行业的技术需求,通过参与校企合作项目、行业峰会及2024年济南移动暑期实习等方式,搭建起“专业知识”与“产业需求”之间的桥梁,积累了通信业务场景经验。 在求职过程中,史振岐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自我认知。通信企业对“懂技术、能落地、有行业视野”的人才需求旺盛,于是针对性地优化简历,将科研项目中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成果重点突出。经过不懈努力,他最终收到了中国移动山东公司的录用通知。
多维成长:在体育与协作中全面发展
在紧张的科研和工作之余,史振岐始终相信“健康的体魄和团队协作能力是成长的重要支撑”。他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作为学院篮球队的主力队员,在全校比赛中获得第四名。他提到:“篮球场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只有相互信任、默契配合,才能赢得比赛。这和科研、工作中的团队协作是一个道理。” 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从保研到山大的那一刻起,史振岐就深知:“研究生阶段不仅是学历的提升,更是能力的蜕变、责任的升华。”
史振岐在专业学习中夯实基础,在实践磨砺中积累经验,在责任担当中提升格局。他用行动证明:只要心怀理想、脚踏实地,就能在多元角色中找到平衡,在时代发展中找准定位。正如他常说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三年来,他在学术科研中追求卓越,在学生工作中甘于奉献,在职业规划中锚定方向,用行动诠释了“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

(文/图:史振岐、尚文 责任编辑:许信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