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相继在北京开幕。软件学院师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途径热切关注两会动态,聆听政府工作报告,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纷纷结合工作学习实际畅谈感想体会。
软件学院党委书记姜炳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两大关键词,内涵丰富、导向鲜明,为高等教育战线铺就了清晰路径,我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面向未来,软件学院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聚焦大型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一体推进教育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党建引领学科建设,以数字赋能育人实践,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堪当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软件人才,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上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
软件学院院长崔立真: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方面进行部署,指出要培育壮大具身智能、6G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为进一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学院将以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为契机,紧抓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的历史机遇,依托国际化办学根基与产教融合先发优势,构建“国际协同创新网络+产业需求驱动培养+智能教育平台支撑”三维体系,打造国际化产教融合新高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AI+X”复合型人才,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软件学院智慧。
软件学院青年教师余国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且备受鼓舞,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要把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目标,将科研选题与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需求联系在一起,多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瓶颈和市场需求,围绕产业中的瓶颈问题进行理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争在人工智能及其医工交叉应用领域占据国际前沿,服务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
软件学院软件与数据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闫中敏: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教育强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关键词,这使我认识到在教学科研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下一步,我将组织党员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与创新科研项目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更多相关主题的党日活动,鼓励教师将前沿技术融入教学,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引导支部全体党员教师积极与企业联络对接,为学生搭建广阔平台,以样板支部的力量推动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
软件学院优秀班主任、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蒋亚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行动计划。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立德树人”融入育人全过程,以教促研、以研育才。在教学中强化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产学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科研上筑牢科技报国信念,积极融入前沿科技,聚焦大型工业软件展开关键技术攻关;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理性、协作的稳定心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软件学院2023级本科生辅导员、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刘学帅: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2025年全国两会传递的“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令人振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为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政注入新动能。我将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聚力打造“党建+产学研创”融合矩阵,将支部建在科研团队、创新工坊,推动组织生活与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同频共振,让青年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书写新时代青春答卷。
软件学院研究生秘书、机关党支部书记尚文:作为学院机关工作人员,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如磐。我将紧扣教育强国战略部署,立足岗位强担当、优服务,以管理效能提升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在工作中深入师生一线,精准对接需求,以暖心服务凝聚发展合力,助力学院培养更多高素质软件人才。同时我也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作风,做教育改革的执行者、师生成长的护航人,在基层实践中书写教育报国新答卷。
软件学院研究生会主席、2024级博士生刘炳辰:作为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在读博士生,两会热议的“人工智能+”行动,正是我所进行的自然语言处理研究领域的重大机遇。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崛起,展现了我国在AI领域的创新实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紧跟国家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AI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中国智造”迈向高端化、智能化,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软件学院2023级学硕1班硕士生韩晓宇: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我将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脚踏实地、深耕细作,持续开展高质量、有实效的科研工作,在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征程中以青春之笔书写担当之志,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奋力谱写一曲挺膺担当、建功立业的青春华章。
软件学院2022级软件工程4班本科生高孙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让自己深受鼓舞。作为新时代青年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紧跟科技创新步伐,积极投身智能软件开发与人工智能技术探索,以实践推动创新,以知识服务社会,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