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才培养专业介绍 正文

山东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方案(2020修订版)

【 发布日期:2020-09-06 】    作者:张鹏

专业代码080910T


一.专业简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依托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建设。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软件工程专业方向本科生,2002年获软件工程领域专业硕士授予权,2011年设立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设立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于2016年开始建设新工科实验班,2019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并开始招收本科生。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按照计算机大类招生,每年级招收80余名学生。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等,就业质量与薪资水平名列前茅。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从事各行业大数据分析、处理、服务、开发和利用等工作的专业型和研究型人才。毕业生品格健全,具有科学的人文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学生应掌握数据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面向大数据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学生应熟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中大数据应用的特点,掌握数据建模、高效分析与处理、统计学推断等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具备大数据采集、预处理、存储、分析、挖掘等行业核心能力。综合起来,学生应具有卓越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外语水平,能够从事大数据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的数据科学研究能力。

预期学生毕业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系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数据科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在数据科学与工程领域具备较强的科研和开发能力;

3:具备良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管理能力;

5: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国际视野,适应数据、软件和计算机的行业发展。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地掌握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大数据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达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如下具体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理知识、工程基础和数据科学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数据科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数据科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出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数据科学与技术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综合推理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数据科学与技术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数据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数据科学与技术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相应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与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核心课程设置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数据科学引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非关系型数据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共8门课程。另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主要专业实验包括新生研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大数据创新设计、项目实训、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践与综合设计(校内外)、毕业设计等。

六.毕业学分

181.5学分(包括:专业培养计划161.5学分,重点提升计划8学分,创新实践计划4学分,拓展培养计划8学分)。

七.学制与学位

本学制四年,允许最长修业年限六年。

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