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教育部和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建立的首批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2021年入选首批33所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名单。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院软件工程学科获评A-,在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5名。
学院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山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山东医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部。2000年三校合并后,整合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1年,组建软件学院(由济南市高新区与山东大学联合共建),成立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党委。201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迁至青岛校区,软件学院留驻济南独立发展。截止目前软件学院教职工人数共192人,其中含专任教师102人,教授48人,博士生导师35人,各类高层次人才88次。
学院拥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目前设立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软件与数据工程、可视媒体智能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五大学科群。拥有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数字媒体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基础软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性能计算中心、山东省应用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平台。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86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创新方法专项等重大、重点项目3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7次。获得300余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在ACM TOG、AAAI、CHI、WWW、IJCAI、SIGIR、TKDE、VLDB、CRYPTO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学院始终秉持山东大学“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坚持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充分发挥学院优势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形成了“重基础、强实践、引创新”的办学特色。学院聚焦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要求,不断创新“1+2+X” 多维多阶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企、校校、校内协同育人,构建的“三融一化”育人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招收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三个专业的本科生,其中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设有新工科人工智能创新实验班、新工科网络空间安全创新实验班2个新工科实验班,1个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软件菁英班(校级基地班)。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形成了“本硕、本博、硕博”一体化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数量达到600余人,合计培养研究生达到5000余人。
学院国际交流与学术合作深入开展,现已与欧美、澳及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高校、研究所和跨国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与美国哈佛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顶尖高校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跨学科交叉研究;联合清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加拿大UBC发起了以人工智能为纽带的多学科交叉国际学术联盟——众智科学与工程国际联盟;与人工智能国际顶尖名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成立山东大学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人才汇聚中心和科学研究聚集中心。
学院不断担承软件强国使命,面向国家智能制造工程、大型工业软件攻关需求,依托校内平台和产学研合作伙伴,充分发挥科研攻坚、技术引领、人才引育集成优势,积极服务软件产业发展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学院与中国软件名城济南、中国软件名园齐鲁软件园深度融合,校、企、园共同成长、同频共振,助力济南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三区叠办”的地市。